士·帝师篇

帝师者,少师浩喾也,何人氏?未见谱载。年方几许,不在人知。
始见文国帝都,年已而立之颜,鬓华发,其貌平,常迹市井茶宇以布衣示人,当时人皆不识之。
日,贤王字与其遇,贤王落轿持弟子礼,谓两旁曰“此帝师,上皇与孤之师也,今乃新帝珺师,尔等往后若遇,切莫冲了圣师尊贵!”此语,顿惊四座,帝师名,广芳八方。
贤王字者,夏子字也,素有贤名,人谓八贤王。上皇夏子航禅于今上新帝珺,携后驎隐文国祖陵,不见他人,独贤王常侍左右。今,贤王语“少师浩喾,帝师也”,明君贤王之师,时人皆谓“新帝珺,大夏文国幸甚!”
后人尝于《帝训·夏子航》现载:
帝师,少师浩喾,寡人良师。
皇家寡情,独朕胞亲九人自始相持,未起萧墙。
何故?
长兄池重情谊,二兄智善庖丁,三兄力盖世猛将,朕广纳言,然五弟京好言商,六妹阳喜内政,七弟风醉在山水,八弟字素有大局,九弟繁学究天人。
皆不喜权术,大夏家天下将倾。
帝师见此,出一题问朕九人,何为君何为臣何为天下?
长兄答曰“君臣手足,可天下睦然”;
二兄答曰“天下如牛,孤为庖丁,悉之,以臣下为刀,便可解之!”;
三兄憨然“最烦臣下口舌,孤虎贲在手,天下大可为!”;
五弟笑曰“世间何物不可买卖,何况天下尔,孤为掌柜,臣下为奴,四六五开,买定离手!”;
六妹悦然“诸兄看法,小妹不敢言同,天下是夏文家,臣下是夏文仆,今夏文为君,家盛则国兴,家和则天下平!”;
七弟对曰“醉翁之意不在天下,在乎携友游于山水之间。孤可为主,友亦可为主,孰人引游山水?又有何系之!只有山水乎!”;
八弟淡然处之“师意,字知。字意,师亦知。君臣天下,尽竹胸中尔!”;
九弟以弟子礼之“学生所学,只为天下。辅君御臣,无难矣!”;
独朕答曰“孤掌难鸣,独行艰步;杂言难断,乱听误谋。故,守国门、皇兄力威慑,居宰辅、御妹阳可位,八弟持皇锏、以警君臣,御弟京、操社稷摇税,太学府祭酒、非九弟而无他选,礼待肱骨、则宗正卿皇兄池,顾民生、皇兄智之所好,明疾苦、则七弟代天巡,如此则可!”
帝师闻之,大慰,叹曰“尔等胞亲九人,皆可为帝,皆能大德于武国,然此之最为皇子航也。尔等可有异议,若无,老夫当禀帝知!”
朕胞亲九人幼时便听课于帝师座下,帝师此言,众人皆附,曰“老师之意,便是弟子等人之盼!”
故先皇甍后,朕位九五耳!

又有后人得《文国史·世宗文帝珺·载帝日常》,其中史载,文帝曰:
帝师少师,皇祖之义兄、先皇叔伯之老师、朕之师祖也。师祖,薄淡名利,无喜无忧,古人语“无欲则刚”所说者便是师祖也。
师祖生平所好,不外乎习医理、修神法、炼体术,尝创《手札总述》为后人知,后人对启灵者之所衍,尽皆源此。
师祖主张中庸平衡之说,故其弟子多为王室之人,曾同为七国帝师,世间称其为“奇人之首”。
文贤王字皇叔毙时,师祖感伤,言“天杀老夫,得意弟子去也,当遁隐世乎”,其后,不复闻师祖片语。
及朕在位三十载,有万里单骑送来奇药,谓“帝师遣之,愿我主再续帝位三十八载,以全紫薇星运。”
朕自小信师祖,吞之。
后数十载,朕将大行,师祖亲至,告朕知六十八载已全,何皇子可大统。
是夜,朕下诏立新帝,其时也知晓“朕师祖,已达永生之境,文国无恙,朕去也瞑目耳!”

悠悠三千载,文国建国已三千一百三十八年,历任君主三十余人。无终州东域离郡无终府子言家有子,少为奇才,何名者?子言书也!曾与帝师相遇,帝师谓:“繁衍之道当仍仙途之最?尚不知起源之大用!”子言书不解,欲详询,不见帝师影。
后十数载,帝师于山林捡一弃婴,取名君妃,帝师天人,摸骨便知其命骨暗合起源,悉心育之,及筑基,仍得九部沉海,实为筑基十部,帝师大喜。遣其历练,进无终学府,得子言衿识玉,结为伉俪。
待子言衿长成,少师君妃未尝告知其祖何人也,只答乎:“祖既是祖,哪有名乎!”,后帝师亲至,辅子言衿推演启灵之能力。虽无师徒之名,却也师徒之实。后世皆赞帝师于鸿儒之助,所造后果之巨!
鸿儒子言,其事迹更胜帝师,然后人感少师功德,及鸿儒盛名,始称圣师乎,不复帝师!

[公元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七日 楚书业 撰于闽 ]]
[公元二零一九年杏月(3.26) 重撰于家]]

为了故事框架构图的连贯,故而于2019.3.26重新梳理了一遍。
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《十方万界》的番外。其实,少师浩喾的故事真的起源于此,却不止于此。

EOF
© 本文由 楚书业 原创. 未经授权禁止匿名转载;禁止商业使用;禁止个人使用.

依据《网络安全法》规定,暂不提供评论功能!